政 策 研 究
2022年第50期
周口市发展改革委编 12月5日—12月11日
重要会议
1.1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3年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会议指出,明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要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动力和活力。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要有效防范化解重大经济金融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会议指出,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全面学习、把握、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要坚持真抓实干,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活力,让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要统筹做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煤电油气运保障供应,关心困难群众生产生活,保障农民工工资发放,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和防灾减灾工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重要文件
2.科技部、住建部印发《“十四五”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科技创新专项规划》,《规划》指出,与世界领先水平相比,我国城镇化领域大部分技术仍处在跟跑或并跑阶段,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材料、装备及工程专业软件等领域的应用基础研究仍然不足,城市信息化水平尚不能满足现代化治理的需求。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以体系设计为总领、以目标导向为主线、以技术突破为重点、以场景应用为驱动,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统筹协调,着力提升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的科技支撑能力,破解城镇化发展难题,构建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范式,开创城镇化与城市发展领域科技创新工作新局面。《规划》提出了七项重点任务:加强城市发展规律与城镇空间布局研究,加强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系统技术研究,加强智能建造和智慧运维核心技术装备研发,加强绿色健康韧性建筑与基础设施研究,加强城镇发展低碳转型系统研究,加强文物科技创新与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加强文化旅游融合与公共文化服务科技创新。
3.交通运输部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落实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交通运输工作的通知》,《通知》指出,对通过道路水路客运、公交、出租车(网约车)跨区域出行乘客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和健康码,配合属地联防联控机制取消落地检。落实“非高风险区不得限制人员流动,不得停工、停产、停业”要求,不得随意暂停或者限制非高风险区客运服务。在当地联防联控机制领导下,做好高风险区应急出行服务保障。配合有关部门落实公路及航道、船闸防疫检查点“应撤尽撤”,不得随意限制车船通行。不得以疫情防控为由擅自关停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航空机场和邮政快递分拨中心。严禁擅自阻断或关闭高速公路、普通公路、航道船闸。
4.省政府公布第215号令:《河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指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下水调查、规划、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治理和监督管理等活动适用本办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采取调整种植结构、水源置换、节水等措施,减少地下水开采,逐步实现采补平衡,加强地下水保护与涵养,提高地下水战略储备能力,增强干旱年份以及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用水保障能力,推动地下水资源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开发利用应当以浅层地下水为主;开发利用深层承压地下水,应当探明地下水可更新能力,对难以更新的地下水,除法律、法规规定的情形外,禁止开采。
5.省政府公布第216号令:《河南省公益林管理办法》,《办法》自2023年1月1日起施行。《办法》指出,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省级公益林区划界定、保护和利用、管理和监督以及国家级公益林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本办法所称公益林,是指生态区位重要或者生态状况脆弱,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并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标准划定的森林,包括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公益林的保护管理应当遵循“生态优先、严格保护,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的原则;鼓励市、县级人民政府在合理发展公益林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公益林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高林业碳汇功能,发展林业碳汇产业,促进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
政策动向
6.12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黄河流域水土保持公报(2021年)》于日前公布,公报显示:黄河流域累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96万平方千米。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率从1990年的41.49%、2020年的66.94%提高到2021年的67.37%,其中黄土高原地区2021年水土保持率63.89%。
7.12月6日,我省举行宅基地复垦券稳经济促增长专场交易,成功交易面积218亩,成交金额4360万元。这是我省今年举行的宅基地复垦券第四批交易,也是第一次通过宅基地复垦券交易为稳经济促增长筹集资金。宅基地复垦券是我省土地政策创新的一个重要举措,自2016年实施以来,通过复垦券交易,我省共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灾后重建筹集资金超过400亿元。(备注:复垦券是指贫困县和纳入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地区腾退的宅基地及其他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扣除自身安置用地后节余的农村建设用地指标,其实质仍是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复垦券可由全省范围内县(市、区)政府以及政府批准的园区进行交易后使用。)
8.12月6日,王凯省长主持召开省政府常务会议。会议指出,要做好农业科技创新工作。要聚焦河南发展需求,统筹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全面提升我省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要压实属地建设责任,加强部门协调联动,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中原农谷”和周口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加速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全力打造现代农业创新高地,推动河南在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走在前列。
9.12月7日,海关总署发布数据:今年前11个月,我国进出口总值38.34万亿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8.6%。其中,出口21.84万亿元,增长11.9%;进口16.5万亿元,增长4.6%;贸易顺差5.34万亿元,扩大42.8%。前11个月,我国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出口大幅增长,体现了我国出口结构进一步优化、迈向中高端,这将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推动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
10.12月7日,河南省稳经济大盘督导服务“回头看”视频会议召开,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北京会场主持会议并提出要求。易纲指出,河南省要积极推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政策发挥更大效应,加强要素保障,加快签约投放项目建设进度,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要抓紧投放设备购置与更新改造贷款,赋能企业发展、推动产业升级。要加大保交楼工作力度,用好用足专项贷款,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着力做好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工作,守住防风险保安全底线,保持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11.12月8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相关数据:全省市场主体1024.5万户(个体工商户占71.8%),较2021年年底的855.3万户增加169.2万户,增长19.8%。这标志着继广东、山东、江苏之后,河南成为第4个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000万户的省份。河南市场主体数量持续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三个方面:一是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提供零跑腿、不打烊在线服务,登记注册全程电子化办理率超过90%。二是发挥“链主”企业带动作用,吸引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企业集聚,制造业市场主体较2021年年底增长19.8%。三是激发创新创业热情,提供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四新经济”市场主体较2021年年底增长21.7%。
12.12月8日,财政部印发《关于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工作有关事宜的通知》,《通知》指出,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财政部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上市交易。
13.12月9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关于涉疫物资价格和竞争秩序提醒告诫书》,《告诫书》从规范价格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等方面,对涉疫物资生产经营者划出“九不得”红线,要求生产经营者不得违反诚实信用和公平合理原则、不得违反明码标价规定、不得哄抬价格、不得价格欺诈、不得串通涨价、不得价格歧视、不得虚假宣传、不得仿冒混淆、不得商业诋毁。
14.12月9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2022年11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6%。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7%;食品价格上涨3.7%,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2.3%,服务价格上涨0.5%。1至11月平均,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同期上涨2.0%。
15.12月9日,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会议指出,要科学确定明年经济工作的总体思路、预期目标、重点任务、关键举措,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持续深化“万人助万企”和“三个一批”项目建设活动,不断强化“四个拉动”,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把推进营商环境系统性改革作为牵一发动全身的重要工作来抓,紧盯“六最”要求,一体推进创新环境、企业服务环境、监管环境、信用环境、开放环境、法治环境、政务环境等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